Web3圈內幕:從標籤溢價到財富效應的循環遊戲

Web3圈子裏一直流傳着一些有趣的"潛規則"。據說,某些項目的"財庫廣告位"是可以購買的。具體操作是項目方認購一定數量的代幣,然後項目方會將其中一部分用於購買投資者的代幣,剩餘部分則用於購買主流加密貨幣。起初聽到這種做法時,我們都覺得荒謬可笑。然而,當真有中間人帶着這樣的提議找上門來時,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的天真。

在加密貨幣行業,融資過程與政治選舉頗有相似之處,都需要"拜碼頭"。回想2017年ICO熱潮時,我們還天真地以爲只要做好產品、在論壇上宣傳、設置ICO地址就足夠了。那時我們把大量時間花在社交平台上回答問題,努力開發和落地產品。後來才明白,你需要認識行業大佬、各類顧問、尋找機構背書、聘請做市商、聯繫交易所等等。加入某個陣營往往意味着要與另一方說再見。

在這個號稱要"重塑世界交易體系"的新領域,派系之爭依然存在。有傳言說,如果你選擇在某個交易所首發,可能就要等很久才能在其競爭對手那裏上市。如果得到某個社區的支持,其他投資者可能會集體放棄。接受某家知名風投的投資,可能就失去了其他投資機構的機會。

隨着行業日趨成熟和專業化,這種非此即彼的情況雖然仍然存在,但在利益面前,派系之爭正逐漸被消磨。畢竟在巨頭佔據大半江山的情況下,其他參與者只有放下成見、抱團合作,才能分享剩餘的市場機會。

人們總是習慣給事物貼標籤,這在Web3領域尤爲明顯。從市值、行業分類、功能特點,到投資方背景、融資渠道等,都成爲人們快速識別和判斷項目的依據。這些標籤不僅提供了信任背書,還幫助人們快速了解項目特性、發展階段,並管理預期。

例如,獲得某知名投資機構支持的項目,人們往往會對其上市前景抱有期待;得到頂級風投青睞的項目,通常被認爲是高質量項目。這些標籤背後是品牌溢價效應,爲人們的想象力提供了空間。

Meme的傳播邏輯也類似,往往依托於一個廣爲人知的"敘事"或"IP"。比如知名企業家、行業領袖或政要人物,因爲這些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豐富信息。由於起點高,更容易吸引早期傳播者的注意,然後通過他們的推薦進入更廣泛的傳播圈層,最終引起大衆關注。

人性使然,當一個人獲利時,你可能認爲只是運氣;當多人獲利時,你會開始關注;當大量人獲利時,尤其是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士,並且他們能夠言之鑿鑿地解釋其成功原因時,大多數人就會開始行動。這些觀點通過不同方式反復傳播,直到觸動觀衆的情緒。

Web3就像一個充滿夢想的王國,人們都在尋找下一個機會。而那些站在高處的"造夢者"則在努力吸引人們的注意,試圖從他們的熱情中獲取最後一分收益。

無論是鏈上活動的繁榮還是新的敘事出現,大家都明白最終要回歸價值。然而,人性中總有一種逆天改命的衝動,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圈子裏。就像明知生老病死的規律,卻希望自己能夠例外。於是,很多人都經歷着類似的循環:從最初的懷疑到小額嘗試後的興奮,再到大舉入場,最後往往以失望告終。但當下一個類似的機會出現時,這個循環又會重新開始。

我們所看到的風口,很可能只是"造夢者"想讓我們看到的幻象,而財富效應則是誘惑我們的甜頭。在這個圈子裏,我們似乎總是在重復着分分合合的過程,難以跳出這個循環。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半佛薅羊毛vip
· 07-11 10:54
割一茬又一茬
回復0
Alpha不开口vip
· 07-09 08:01
暗箱操作难逃法眼
回復0
天台预订师vip
· 07-09 08:01
连韭菜都看透了
回復0
SignatureVerifiervip
· 07-09 07:55
空投圈老江湖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