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時期的財富保護策略:歷史經驗與現代啓示

亂世中的財富保護之道

選擇正確的地理位置對保護財富至關重要。歷史告訴我們,錯誤的位置選擇可能導致財產損失,甚至危及生命。二戰期間,一個猶太家族分別逃往法國和葡萄牙,結果前者全軍覆沒,後者幸存下來。1943年,一些納粹分子開始將資金轉移到南美,而非歐亞大陸或美國,這在當時是明智之舉。1991年蘇聯解體時,許多普通公民因全倉蘇聯資產而一夜之間失去所有。

在困難時期,關鍵是要洞察形勢,做出獨立判斷。1942年,野村證券通過觀察日本國內的食品短缺和皇宮圍欄被拆等現象,預感到日本可能最終戰敗。盡管官方媒體只報道有利消息,但野村注意到參加中途島和珊瑚海海戰的軍官未能返回時,其藝伎女友們的不安情緒。野村家族意識到局勢不妙,開始逐步出售股票,甚至做空。他們預判戰後重建需求,認爲土地和房產將成爲最佳保值工具,於是買入商業和住宅地產。這一決策爲野村證券戰後的快速擴張奠定了基礎。

相比之下,1930年代許多德國猶太貴族家庭對國家抱有盲目信任,認爲風暴會很快過去。然而,納粹上臺後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對資產轉移徵收高達78%的重稅。到1938年"水晶之夜"時,許多人才意識到必須離開,但爲時已晚。這段歷史提醒我們,當感覺"現在不用走"時,可能正是還有選擇的最後機會。愛因斯坦就做出了明智的判斷,早早移居普林斯頓任教。

在動蕩時期,避免全倉投資至關重要。1937年,連丘吉爾都被美國牛市吸引,使用槓杆做多,結果1938年就被爆倉,後來靠不斷寫作出版才還清債務。德國的猶太富人因大部分資產集中在德國(如房產、企業、貨幣),最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越晚離開越舍不得放棄已投入的成本,最後人財兩空。

現代社會變化更快,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平均壽命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35年縮減到10-15年。1958年時爲61年,1980年降至約30年,2020年左右已降至約18年,預計到2030年可能只有12年左右。

在重大變革時期,需要考慮政體和財富重構的風險。所有的產權文件都可能失效,無論是銀行存款、黃金還是房產,本質上都是三方托管。二戰期間,波蘭貴族的莊園被德國沒收,戰後又因雅爾塔協議劃入蘇聯勢力範圍,新政權不承認私有產權。近年來,俄羅斯富豪在北約國家的資產被凍結,尤其是難以轉移的房產。

二戰期間,美國凍結並沒收了日本在美資產,包括將12萬日裔(其中2/3是美國公民)送往戰時隔離營,許多人被迫低價出售或失去房產、農場和企業,戰後大多數人無法追回這些財產。1945年二戰結束後,南斯拉夫鐵托政府剝奪了所有德國人(包括平民)的國籍和財產權,導致大規模悲劇。

關於黃金保管,自托管通常比第三方托管更安全。二戰期間,猶太人存放在法國銀行保險櫃的黃金被德軍沒收,而那些埋在祕密地點的黃金得以保存。有趣的是,一個猶太家族將10%的家族財富儲備爲黃金,主要以金幣形式保存,因爲金幣便於小額支付,可以在動亂時期幫助通過重重關卡。

1939年,大多數法國家族將20%的財富投資於金條,存放在瑞士或埋在城堡後院。然而,在那個時代使用黃金對沖風險面臨三個問題:找到真正的買家或黑市交易商存在風險;黃金價格大打折扣;必須妥善隱藏黃金。從1940年秋天開始,所有法國銀行都必須向德國當局報告保險箱內容。戰爭結束時,德國官員沒收了剩餘的黃金。盡管如此,在戰爭最後幾年的混亂中,埋在後院的黃金相比其他資產如房產或企業,仍然更爲保值和安全。

總的來說,歷史告訴我們不要將黃金和珠寶鎖在本國的銀行保險櫃裏。人類有記載的約3500年歷史中,只有不到300年是全球沒有記錄戰爭的年份。因此,我們建議:首先,不要全倉投資,要在資產類別、地理位置和托管方式上實現多元化;其次,要未雨綢繆,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當everyone都想走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走不了了。

隨筆 | 如何在戰爭中保護財富

FARM-3.2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Gwei Observervip
· 07-25 07:28
跑还得趁早啊
回復0
PanicSeller69vip
· 07-24 16:30
有人考虑btc了吗
回復0
0xSleepDeprivedvip
· 07-22 08:33
这仗越打越明白了...逢枪必润好吧
回復0
熊市苦修僧vip
· 07-22 08:29
幸存者偏差而已 大多数人看不透
回復0
HashBrowniesvip
· 07-22 08:19
真实借鉴不如直接跑路
回復0
ETH储备银行vip
· 07-22 08:13
转钱走起 南美稳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