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特朗普推模因幣引關注 美國或開啓加密監管新時代
特朗普推出模因幣引發關注,或推動美國加密監管新格局
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布發行個人模因幣$Trump,再次將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吸引到加密市場。分析認爲,如果重返白宮,特朗普可能會開啓美國加密監管的新時代,推動更多機構投身加密創新浪潮。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舉動向其他國家發出了明確信號,暗示美國準備在這個行業中重新確立領導地位。
RWA代幣化:傳統機構參與度決定發展速度
代幣化正從概念逐步走向落地,被業內專家稱爲"資產管理的第三次革命"。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這一領域將實現爆發式增長。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非穩定幣類代幣化資產規模將突破300億美元。
作爲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也積極擁抱RWA代幣化浪潮。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動RWA代幣化及數碼貨幣生態建設,相關監管機構也推出激勵計劃,鼓勵資本市場採用代幣化技術。這些舉措顯示出香港希望通過代幣化重塑其金融競爭力,並在未來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
然而,目前推動全球代幣化創新的主要力量仍來自美國。以華爾街爲代表的美國傳統金融機構,正借助代幣化加速傳統金融資產與業務上鏈。多家知名金融機構正掀起第一波代幣化浪潮,並將影響力輻射全球。例如,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推出的美債代幣化基金規模已超6.3億美元,另一家大型銀行也通過其專門平台引領美國國債和貨幣基金等傳統資產代幣化。
相比之下,香港在代幣化領域尚未出現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機構或項目。盡管香港在政策推動方面表現積極,但與美國相比,香港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對Web3行業仍保持謹慎態度,多處於觀望狀態。這使得香港雖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但在代幣化創新中的潛力未能充分發揮。
香港傳統機構對代幣化的保守態度主要源於合規要求。合規固然重要,但不應成爲創新的障礙。代幣化的核心不僅在於技術實現,更在於機構參與。傳統機構的參與度將很大程度決定代幣化市場的早期繁榮度。
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現有模式的情況下,香港可以考慮通過更開放的代幣化沙盒機制,吸引更多傳統機構參與其中,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市場潛力的前沿實踐。同時,爲避免沙盒碎片化,可以將穩定幣、DLT等相關探索共同納入沙盒進行聯合試點。此外,還應鼓勵更多機構根據自身優勢自由探索代幣化應用,不論是代幣化基金和股票,還是其他資產,只要有意願和能力都可以在沙盒中進行小範圍試點,並在探索中總結經驗,逐步增強機構在代幣化領域的創新意願與能力。
只有更多有資源、有資產的機構主動參與代幣化創新,香港才能在變革中佔據更多主動權,從而避免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被快速拉開差距。
聚焦標準化金融資產,擴大RWA市場規模
除了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在代幣化資產層面,香港也需要進一步明確發展重心。全球代幣化探索主要集中在標準化金融資產,而香港在基金和債券代幣化方面此前雖有探索,但目前最受關注的卻是新能源、農產品等非金融資產的代幣化。這些探索雖有助於代幣化生態長期發展,但短期難以建立市場優勢。
研究表明,不同資產的代幣化進程將存在明顯時間差:債券、基金等具有穩定回報且規模可觀的標準化金融資產是現階段最適合代幣化的資產類別,且這些標準化資產的代幣化經驗,也將爲後續規模較小、效益不明顯或技術挑戰更嚴峻的資產類別代幣化奠定基礎。因此,香港短期內應聚焦最合適代幣化的標準化金融資產,並充分發揮其作爲國際金融、貿易與航運中心所擁有的地理與制度優勢,重點關注貿易與跨境相關場景中的代幣化應用,快速擴大香港的RWA代幣化市場規模。
另外,技術雖不是決定代幣化成敗的關鍵,但開放的技術體系更有助於代幣化創新。部分機構因監管選擇私有鏈,但更多金融與科技巨頭正在擁抱公鏈。公鏈在全球流動性和開放性方面顯著優於其他技術體系,已成爲大多數代幣化債券和基金的首選平台。在安全性方面,得益於數據開放性和鏈上分析技術的發展,公鏈上的資產追蹤和審查正變得更容易。加上代幣化資產大多在鏈下托管,真正的風險實際上更多集中在鏈下,鏈上則主要確保業務合規性。所以在合規的前提下,香港應更積極地探索公鏈上的代幣化應用與創新,逐步將其作爲代幣化創新的重點方向。
最後,RWA代幣化作爲兩種不同金融體系的融合產物,最理想的狀態是既要讓現實資產加速向鏈上遷移,又不能讓其價值只限於鏈上,最終還是要服務和反饋現實。面對國際金融機構在代幣化領域的積極行動,留給香港的時間窗口並不多了。如果香港能借助制度與市場優勢加速擁抱創新,在給予傳統機構更多創新空間的同時探索與監管合規的平衡,同時依靠內地所能提供的龐大資產支持,香港必將會在代幣化領域擁有絕對優勢,未來前景廣闊。有研究機構測算,香港潛在代幣化的資產規模已高達36萬億港元。
業內人士期待香港能在2025年在RWA領域展現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