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o:构建Web3可信匿名身份层的新尝试Web3身份层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这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女巫攻击、用户信誉体系缺失、合规接入困难等。近期,Web3身份层项目Solo完成120万美元Pre-Seed轮融资,引发业界关注。Solo团队实力不俗。CEO Edison曾就读耶鲁商学院,联合创办耶鲁商学院区块链学会。另两位联合创始人Stephen和Sissi均为深圳大学教授,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厚积累。Solo以独特的zkHE(零知识同态加密)方案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在隐私保护、身份唯一性与去中心化可验证性之间实现平衡的身份架构。这或许能为解决Web3生态当前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提供新思路。## 长期缺位的Web3身份层Web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身份层"作为关键模块长期缺位。这导致链上系统难以建立可信用户画像,无法实现声誉积累与信用评估。身份层缺位催生了诸多问题,如女巫攻击。在激励活动中,恶意用户可轻易伪造多个身份重复领取奖励。Celestia空投中,65%的6000万枚$TIA被机器人或女巫账户获取。DePIN、GameFi、AI等领域同样受到身份缺失影响。虚假数据提交、多账户刷任务、AI训练数据污染等问题严重。缺乏身份层也限制了Web2成熟机制向链上迁移,如KYC、信用评分等。这制约了机构参与Web3,也阻碍了链上金融体系发展。## Web3身份层探索现状目前市面上有数十种Web3身份层方案,大致可分为四类:1. 生物识别类:如Worldcoin、Humanode等,以生物特征确保身份唯一性。但易引发隐私争议。2. 社交信任类:如Proof of Humanity、Circles等,强调社会信任网络。但身份唯一性难以保障。3. DID聚合类:如Civic、SpruceID等,整合Web2身份数据。但去中心化程度有限。4. 行为分析类:如ReputeX、Krebit等,基于链上行为构建画像。但易受女巫行为干扰。现有方案普遍陷入隐私保护、身份唯一性与去中心化可验证性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Solo的技术方案Solo基于生物特征识别,并通过zkHE架构解决隐私与可验证性平衡问题。zkHE架构融合Pedersen承诺、同态加密(HE)和零知识证明(ZKP)。用户生物特征在本地完成多重加密,生成可验证的零知识证明提交至链上。验证过程包括两重加密:1. 同态加密:在加密态下执行特征匹配与比对。2. 零知识证明:生成"我是唯一真实人类"的证明,不泄露原始信息。Solo采用Groth16 zk-SNARK框架,实现高效证明生成与验证。整个过程在移动端完成,无需依赖专有硬件。## 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尝试Solo在隐私保护、身份唯一性与可用性三方面实现平衡:- 隐私:本地加密处理,避免数据泄露。- 唯一性:加密态特征比对确认身份。- 可用性:优化使验证过程在2-4秒内完成。Solo还预留合规接口,可与DID、KYC系统集成。作为身份堆栈底层,Solo提供基础的"人类唯一性证明",可与其他身份方案形成互补。目前已与多个项目达成合作,覆盖数据标注、DePIN等领域。Solo正在为Web3构建可信匿名的身份层,有望成为推动链上身份体系演进的重要基础设施。
Solo: Web3可信匿名身份层的创新探索
Solo:构建Web3可信匿名身份层的新尝试
Web3身份层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这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女巫攻击、用户信誉体系缺失、合规接入困难等。近期,Web3身份层项目Solo完成120万美元Pre-Seed轮融资,引发业界关注。
Solo团队实力不俗。CEO Edison曾就读耶鲁商学院,联合创办耶鲁商学院区块链学会。另两位联合创始人Stephen和Sissi均为深圳大学教授,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厚积累。
Solo以独特的zkHE(零知识同态加密)方案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在隐私保护、身份唯一性与去中心化可验证性之间实现平衡的身份架构。这或许能为解决Web3生态当前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提供新思路。
长期缺位的Web3身份层
Web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身份层"作为关键模块长期缺位。这导致链上系统难以建立可信用户画像,无法实现声誉积累与信用评估。
身份层缺位催生了诸多问题,如女巫攻击。在激励活动中,恶意用户可轻易伪造多个身份重复领取奖励。Celestia空投中,65%的6000万枚$TIA被机器人或女巫账户获取。
DePIN、GameFi、AI等领域同样受到身份缺失影响。虚假数据提交、多账户刷任务、AI训练数据污染等问题严重。
缺乏身份层也限制了Web2成熟机制向链上迁移,如KYC、信用评分等。这制约了机构参与Web3,也阻碍了链上金融体系发展。
Web3身份层探索现状
目前市面上有数十种Web3身份层方案,大致可分为四类:
生物识别类:如Worldcoin、Humanode等,以生物特征确保身份唯一性。但易引发隐私争议。
社交信任类:如Proof of Humanity、Circles等,强调社会信任网络。但身份唯一性难以保障。
DID聚合类:如Civic、SpruceID等,整合Web2身份数据。但去中心化程度有限。
行为分析类:如ReputeX、Krebit等,基于链上行为构建画像。但易受女巫行为干扰。
现有方案普遍陷入隐私保护、身份唯一性与去中心化可验证性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Solo的技术方案
Solo基于生物特征识别,并通过zkHE架构解决隐私与可验证性平衡问题。
zkHE架构融合Pedersen承诺、同态加密(HE)和零知识证明(ZKP)。用户生物特征在本地完成多重加密,生成可验证的零知识证明提交至链上。
验证过程包括两重加密:
同态加密:在加密态下执行特征匹配与比对。
零知识证明:生成"我是唯一真实人类"的证明,不泄露原始信息。
Solo采用Groth16 zk-SNARK框架,实现高效证明生成与验证。整个过程在移动端完成,无需依赖专有硬件。
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尝试
Solo在隐私保护、身份唯一性与可用性三方面实现平衡:
Solo还预留合规接口,可与DID、KYC系统集成。
作为身份堆栈底层,Solo提供基础的"人类唯一性证明",可与其他身份方案形成互补。目前已与多个项目达成合作,覆盖数据标注、DePIN等领域。
Solo正在为Web3构建可信匿名的身份层,有望成为推动链上身份体系演进的重要基础设施。